传言中的“20年缴费”是真是假?最近不少人的朋友圈都在讨论“社保上调到20年了吗”的消息。据网友截图显示,某地人社局官网曾短暂出现过“最低缴费年限拟调整为20年”的内容。但当天下午该页面被修改,实际查询政府官网目前仍显示养老保缴费年限为15年。这种政策动向的“闪现”,让大批临近退休的参保人慌了神。 需要明确的是,目前我国执行的养老保险累计缴费15年的规定并未废止。但根据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确实提到要“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”。业内专家普遍预测,调整可能分区域、分步骤推进,预计到2035年前后全国实现20年缴费目标。
如果真要延长缴费,哪些人会受影响?假设未来实施20年缴费制度,按参保群体年龄推算:
特别要注意的是,重复参保可能无效。比如同时在单位和老家交社保的人,系统会合并计算年限,但重复缴费部分不会叠加。灵活就业人员更要关注缴费记录,建议每年登录政务平台核查缴费月数。 延长缴费背后的真实逻辑推动缴费年限调整的根本原因,是养老金账户的可持续问题。2023年社保基金年报显示,全国已有11个省市出现当期养老金收支缺口。通过延长缴费实现收支平衡,比单纯提高缴费基数更“隐蔽”,但需要充分考虑三个现实矛盾:
未缴满年限的补救策略对于临近退休但缴费不足的人群,目前有三大合法途径: ① 延迟退休继续缴费:每多缴1年,基础养老金增加1%的社平工资 ② 转入城乡居民保险:可将职工养老账户余额转入,但待遇会降低 ③ 特殊工种提前审批:高温/高空/井下作业人员可申请提前退休 需要提醒的是,个别中介宣称的“一次性补缴”服务多属违规操作。2023年广东某中介公司就因伪造劳动关系帮助补缴社保,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主要负责人有期徒刑。 专家建议的个人准备方案无论政策如何变化,做好这三步才能安心:
一位北京参保人的真实案例:王先生发现系统显示他只缴了14年3个月,因其曾换工作时漏缴9个月。经提醒及时补缴后,避免了退休时无法领取养老金的窘境。 参考文献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《202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