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学专家眼中的“正常频率”美国性学协会曾对3000多对40岁左右的夫妻做过跟踪调查,结果显示每周1-2次的比例占38%,每月3-4次的占41%。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的报告更直接指出:只要双方都感到舒适,从每周3次到每月1次都属于正常范围。 北京协和医院男科主任医师李宏军有个形象的比喻:“就像有人每天要吃三顿饭,有人两顿也够。关键要看身体是否扛得住,第二天是否精神饱满。”他特别提醒,如果刻意追求频率导致腰酸背痛、注意力下降,那就是身体在拉警报了。 你家的情况可能和别人不同邻居王姐和老公都是中学老师,结婚15年还保持每周三次。但开物流公司的张哥就说:“每天凌晨三点接货,能每月两次就不错了。”其实影响频率的因素很多: · 工作强度:程序员老陈加班到10点是常态,他说“有时候累得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” 找到双方的“舒适区”更重要心理咨询师周敏接过不少类似案例。她发现很多夫妻会把频率当成考试:“上个月达标了吗?这个月要补几次?”这种心态反而容易造成压力。 建议试试这个方法: 做服装生意的林姐和老公用这个方法后发现,其实两人期待的亲密质量比数量更重要。现在他们更注重每次的仪式感,反而找回了恋爱时的甜蜜。 当频率突然变化时要注意突然从每周三次变成三个月都没有,可能是身体或关系出现问题的信号。但如果是逐渐减少,比如从每周两次到每月两次,更多是年龄增长的自然变化。 妇科医生提醒要注意这些信号: 遇到这种情况别急着吃补品,先去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和心血管科做基础检查。41岁的赵哥就是这样查出早期糖尿病,调整血糖后状态明显好转。 这些误区千万别踩坑误区1:必须定期“交公粮” 误区2:别人家都怎样怎样 误区3:把亲密当任务完成 说到底,40岁左右的亲密频率就像穿鞋,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。重要的是保持沟通,定期体检,别被数字绑架了真实感受。毕竟婚姻是几十年的事,细水长流才是王道。 |